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聆听心语 曼舞轻风

摄影给了我发现的眼睛,音乐给了我聆听的心灵,文字给了我澄明的魂灵

 
 
 

日志

 
 

【编辑】影人妙语  

2011-01-26 16:33:37|  分类: 影人典藏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图片原创:心语

影人经典语录 - 心语 - 心语视觉

 

       --(黄永山)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影像。相机背后的人,他的思想深度直接决定他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郑玉杰)艺术的创新的确包含一定的猎奇成分,但最关键的却是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内涵、境界和技法,磨练出一双有别于常人的摄影之眼,在寻常的场景里拍摄出不寻常的画面,这才是摄影创作的高明之处。成功的摄影师不仅有着与众不同的发现之眼,更有着尽可能地把握住一切时机的勤奋。比如著名摄影师雍和,几十年如一日地拍摄上海,以真诚的关注与热爱的情怀记录着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被人们视而不见的人和事,以独到的观察、品味、选择、提炼出现实与历史、物质与文明、形式与内涵、平淡与深刻高度统一的影像作品。雍和说:“距离产生什么?是美。但与真实有差距。要真实就要近距离”。

 

       --(婉铱) 其实你倦,或者不倦,相机它始终站在那里,不悲不喜。  

                              其实你拍,或者不拍,风景总是在你的眼前,不卑不亢。  

                              其实你走,或者不走,我们慢慢陪你一起走,不会消失。  

                              其实你想,或者不想,一双手就在你的手里,不会冷却。  

                              其实你说,或者不说,你片里的情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婉铱)慢慢的,我学会了不感动不举相机,有疑惑不举相机的习惯,我知道,我开始在用心去摄影了。每一次按快门,就有着跟我学画的时候出手的每一笔撮一样的感觉。一笔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笔笔是心。
           

――(婉铱)无论我们要表现什么,首先是你看到了什么?触动你内心的是什么?是线条还是色块?是宣纸油墨还是油彩刮刀?我相信,都不是,打动你内心的是一种“美”。光与影的瞬间并不独属于摄者,而是属于一切有美感的画面。你用相机拍摄了,那是摄影;你用画笔描绘了,那是绘画;而你用音符记录了那是音乐,都是记录和传达,是对生活的截取,截取跟自己心情和感悟有关的那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他涵盖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心情寄托,是关乎心情描述。还是晚殇老师说得好:“摄影已经不再神秘”,始终神秘的是你是否恰到好处地用心了,当然,你还要有心!

 

――(婉铱)摄影和绘画其实是相通的,你要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绪,通过镜头释放出去,就像通过画笔释放出去一样,眼前的景物就变成你的情感和思绪了。每一次的冲动,每一次的不可抑制,带来的都是这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我渐渐地发现,手上有感觉了,机器也得心应手了,这种感觉,美妙极了。

 

――(婉铱)为我认为色调是能反映情绪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了,纯粹现实中的颜色是很难带给我情感的力量并能达到我想要的品味。而情感的注入能使片子注入生命力是我一直崇尚的,但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难啊。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的内心有多丰富,情感有多浓烈,对人生的领悟有多深,境界就有多高。所以安静成了我现在的精神生活状态,只有安静和守得住孤独的人才能细心地去体会,去思考,去发现,去表达……

 

 ――(晚殇)我们的摄影,需要激情,更需要用心。你用心了,石头都能开出花来。
       在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后,摄影创作到底靠什么?摄影的两个基本层面,一是技术面,一是借助技术的创作面,一目了然。哪一个更重要?失去了许多人极力推崇的技术面,用激情和感受,其实就是用心,仍然可以让手中的相机出好的、起码是可读的片子。所以,摄影并不神秘,更没有必要人为的搞的那么神秘。我曾经问过婉铱老师,人海老师教你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得到的答案是“感觉和意识”,这才是公开的秘诀。技术可以学会,甚至是人人都可以学会,感觉可以吗?

摄影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你是否具备“思绪”之心;
       风光片的可读性中,大自然本身的美占据着很大的成分;
       能否驾驭这种能够让思绪随着这些景物飘起来才是重要的。

 

――(晚殇)通常情况下,一些认为自己摄影很不错的摄影师们,将摄影固定在某一个层面上,对一些景物是不屑一顾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投机取巧,设定某些可拍的和某些不可拍的,其实其根本目的就是刻意回避自己在文化底蕴上的差距和不足,这当然也是一种办法。
       我们应该如何看作品?
       什么是大师?真正意义上的大师随时随地都可以根据自己对事物景色独特的见地用作品反映出来,美术是这样,书法是这样,音乐是这样,我想,摄影也应该是这样。
    “化普通为辉煌”这才是创造。起码是“质”的飞跃。
      这种用心去拍摄的东西,人们似乎可以随手触摸,去跟着走,去慢慢品味儿,一个娓娓动听,一个酣畅淋漓。
      看来,熟练掌握和运用摄影语言是驾驭摄影创作最关键的东西。

 

      --(上帝之光)细细的看,来回的品,那里面总能找到我们成长中所需要的养分。思想的含义就是这样,不在乎你多高深,也不看你走的多远,关键点之一,就是你能看透、说出多少人内心深处的真理,以及作为一个人,他最真实的感受。可能很浅,可能就那么一点儿,但,足够我们琢磨、思考、探索一辈子。
      “熟练掌握和运用摄影语言是驾驭摄影创作最关键的东西”,这是真理。我指的超越图像本身去看图像,就是这句话。超越图像本身,你会获得另外一个高度,另外一种感悟,乃至另外一种享受。
       如119老师的秋之贴,你咋看之下可能觉得有些色彩过于浓郁,偏色,而看完之后你会获得一种强烈的视觉明示——那是饱含激情的、一种难得的心灵回归的理想和梦想之个性,对于人生悟彻的灵性和倾注,通通都在那艳丽而朦胧的述说中裸现了,美!
       这叫——超越图像本身的含义看片子。



       --(李少白)摄影创作的灵感是最重要的,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你的灵感容易产生。当你走动起来的时候,你眼前的风景也就流动起来了,你的内心与外在就发生了碰撞,所以摄影创作是产生在变化中。
       我们要在限制中寻找自由,要戴着镣铐跳舞。
       对于摄影来说,寻找是无聊的,发现才是根本。发现是什么?发现是在熟悉中发现陌生,在平淡中发现新奇,在简单中发现丰富,在复杂中发现单纯,在杂乱中发现秩序。

 

--(无名氏)什么是创意?顾名思义,它是从头脑里生发出来的智慧明哲,是从内心里创造出来的奇思妙想。创意摄影,只是通过应用得当的摄影艺术手段,将智慧明哲、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形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品。

创意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发现,甚至是发明。

 

--(纽摄教材)一幅好照片的基本原则:

1、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主体)。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2、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3、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只要根据这三条原则开始思考,你就会发现你作为摄影者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你会用新的标准去观赏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会开始运用摄影家的眼力通过取景器去观察世界,从而用全新的方式捕捉画面。

 

 --(恒父)一个成熟的摄影家已经不是拍摄地点的选择问题,在哪里创作其作品内涵都会是心境的表现。它不仅仅是记录下你的所见,更重要的是灵魂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绞在一起,生命因之升华。

 

  --( 佚名)摄影必须要看的5本书:

第一本要认真看的书,当然是产品说明书。你只有在充分了解产品和基本操作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发挥系统的优点。也只有这样,相机才能真正成为你的工具。
  第二本要看的书,是《纽摄》。是的,很多人说,纽摄老了,没错,纽摄是老了,老了就抽抽了,抽抽得只剩下精华了。人们对照片有不同的追求,咱们不说,追求亮丽明快,或许纽摄不适合,但我看来,它仍然是摄影圣经。开篇三个要求,主题、主体、简洁,自始至终都是我们评判片子的依据。看明白了纽摄,相机就会成为你的左右手。你会开始为光影而喜悦,为色彩而快乐。
  第三本要看的书,就是感情。太浮躁的人是用不好相机的,因为他看见的只有服装和表情,他拍到的是漂亮或者丑陋,而不是喜欢或者厌恶;拍到的是笑容或者眼泪,而不是快乐或者悲伤。那样拍的片子,我们叫快门机器。单纯拍片子不是摄影,更不是艺术,摄影是藏在片子后面的感情!很遗憾,大部分人都还在看这本书,我也是。但是知道了方向,我想我们会突破的。等到突破了这一步,相机就能成为你的感情,你能很容易在打开一张片子的时候,迅速回到当时的现场,伴随一杯茶,半包烟,和一个宁静的下午。
  第四本要看的书,是人生。太年轻的人也是无法理解摄影的真谛的。摄影不是时尚,在这两个字后面蕴含着前辈们多少年的积累和精华,从取景框看出去,转动对焦环,在景物开始清晰的同时,你能隐约看见大师的身影飘然而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镜头表达的,是你眼中的世界,是你对人生的理解。摄影大师们,在拍风光的时候,他会充满了敬畏;在拍花鸟的时候,他洋溢着喜悦;在拍人文的时候,他骨子里刻着悲悯。镜头便是人生,你的片子便是你对大千世界的理解,走到这一步,镜头就是你的伴侣,你已经感觉不出它的存在,但它确实开始融进了你的生命。
  第五本要看的书,便是你自己的心。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你内心的投影,心无挂碍了,从此得了解脱,自在啊!那时,你不再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为意,繁华起伏,俱是浮光掠影,一头一机,从此笑傲江湖。信手拈来皆文章,摘叶飞花可伤人。

 

--(麦哲伦)你看或者他看,风景就在那里,不动不变。

然而你眼中的风景和他眼中的风景,肯定不会全然相同,甚至此时你眼中的风景与彼时你眼中的风景都不一样,所谓境由心生。有人说艺术家必须是感性的,他需要选择恰当的艺术手段将心中的境表达出来。

我开始借鉴并参考各种关于画面的知识,逐渐确立了“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影像主张,尝试着创作一些带有强烈自我意识的画面。

我肤浅地认为,当光行至21世纪后,景物类的摄影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记录、再现、展示的层面,应当提倡表现、揭示、诗性等方面做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任何人在拿起相机拍摄的时候,都无法回避和摒弃主观的动机与客观环境这两个因素。在风景摄影创作中,如果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将作者主观意趣--“意”灌注到客观现实--“境”,就应该能得到较好的作品。

探索像是行路,摄影实则摄心。

 

  评论这张
 
阅读(348)| 评论(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